카테고리 없음

实事求是

solpee 2014. 6. 28. 21:56

素秋[ sùqiū ]

가을 金秋의 金은 白=素, 靑春_朱夏_素秋_玄冬.

素秋,比喻衰老、迟暮。 语出晋 潘尼《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诗之三:“予涉素秋,子登青春;愧无老成,厕彼日新。” 南朝 梁 江淹《杂体诗·效潘岳》:“青春速天机,素秋驰白日。”

(1)秋季。古代五行之说,秋属金,其色白,故称素秋。 汉 刘桢《鲁都赋》:“及其素秋二七,天汉指隅,民胥祓禊,国於水游。” 唐 杜甫《秋兴》诗之六:“ 瞿唐峡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宋 欧阳修《清商怨》词:“关河愁思望处满。渐素秋向晚。” 清 唐孙华《夏日园居杂咏》之十二:“三年客里逢朱夏,一月天边盼素秋。” 朱德《感事八首用杜甫诗韵·战局时局》:“ 兴安岭楚江 头,万里烽烟接素秋。”参见“ 素商 ”。
(2)比喻衰老、迟暮。 晋 潘尼《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诗之三:“予涉素秋,子登青春;愧无老成,厕彼日新。” 南朝 梁 江淹《杂体诗·效潘岳》:“青春速天机,素秋驰白日。”[1] 
(3)另有蒲松龄的小说《聊斋志异》中的角色“素秋”,与其兄长为千年书虫成精,其兄长科举不中恨天理不公气死。
(4)1993年上映的香港经典喜剧影片《东成西就》中的人物,是剧中黄药师(张国荣饰)的小师妹(王祖贤饰)。

相者壽是

公正廉明

【发音】 gōng zhèng lián míng
【释义】 公平正直,廉洁严明。
【示例】 二则象大帅这样~,做属员的人,只要自己谨慎小心……还愁将来不得差缺吗?(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七回)

 

 

[gōng zhèng lián míng][gōng zhèng lián míng][gōng zhèng lián míng][gōng zhèng lián míng][gōng zhèng lián míng]

執法如山(执)[zhí fǎ rú shān]

【解释】:执行法律象山一样不可动摇。

【示例】:这位法官一贯秉公办案,执法如山,不徇私情。

 

清廉正直

【拼音】qīng lián zhèng zhí
【解释】清白廉洁,为人正直不阿。
【出处】《韩非子·奸劫弑臣》:“我不以清廉方正奉法,乃以贪污之心枉法以取私利,是犹上高陵之颠,堕峻溪之下以求生,凶不几矣。”
【示例】亲自问杀人贼,全不论~,倒不如懵懵遇痴。 ★元·孙仲章《勘头巾》第三折

 

鐵面無私(铁无)[tiě miàn wú sī]

【解释】:形容公正严明,不怕权势,不讲情面。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五回:“我想必得你去做个‘监社御史’,铁面无私才好。”

 

实事求是[ shí shì qiú shì ]

있는 그대로 사실 토대하여 진리 탐구하다.

 

實事求是는 ‘일을 참되게 하여 옳음을 구한다’는 뜻으로, 사실에 토대를 두고 진리를 탐구하는 자세이다. 즉 눈과 귀로 직접 보고 들으며 손으로 만져보는 객관적 실험과 연구를 통하여 정확한 판단과 해답을 얻고자 하는 것이다.
이 말이 중국 문헌상 처음 보이는 것은 漢書 河間獻王德傳이다. 본래는 ‘학문을 닦아 옛것을 좋아하고(修學好古), 일을 참답게 하여 옳음을 구한다(實事求是)’는 구절에서 나왔다. 하지만 이 말을 근대에 리바이벌시킨 사람은 청나라 말기에 계몽사상가로 활약하던 梁啓超(1873∼1929)이다. 양계초는 그의 저서 ‘淸代學術槪論’에서 戴震 (1723∼1777)을 비롯한 청나라 학자 朱大韶, 王廷珍 등의 학문을 ‘실사구시’의 학문이라고 평가하였다. 이는 당시 淸朝의 고증학파가 空理空論에 치우친 宋明 시기의 학문을 배격하여 내세운 표어이기도 하다.
이러한 학문태도는 조선 후기 학문에도 많은 영향을 끼쳐 ‘實學派’를 형성하기에 이르렀다. 특히 秋史體로 유명한 金正喜( 1786∼1856)는 고증학에 바탕을 둔 실사구시의 학문을 표방하였다.

释义一

真是通用。真与是相对而言,真是一点,是是一段,真是一段,是是多段。相近于静止与运动的相对关系,运动的瞬间是可以捕获的静止,是的瞬间是可以识别的真。古往今来求真求是者明白了真与是的相对关系,自然选择了实事求是来著书立传,广为流传。

释义二

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

 

 

典故

出处:《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一词,最初出现于东汉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河间献王传》,讲的是西汉景帝第二子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明朝王阳明在宋代朱熹格物便是致知”、“理在事中”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观点,倡导“实事求是”的学风。这原本指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一个经学考据学的命题,也是中国古代学者治学治史的座右铭。

 

史书上最早见“实事求是”是班固撰《汉书》《河间献王德传》,那里说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汉书》卷53,中华书局出版,第2410页)。从上下文看,“修学”指“修礼乐”、“学举六艺”,“好古”指“所得书皆古先秦旧书”。“实事求是”,颜师古注曰“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班固认为,刘德在学经典、修礼乐时,喜好先秦诸子的古书,对旧书“求真是”,“留其正本”。也就是说,刘德的“实事求是”是考证古书时求其真本,讲的是实证的治学态度和方法。
随着明清“崇实黜虚”实学思潮的高涨,考据学也兴起,重新提出汉代的“实事求是”。清乾嘉庆年间的考据学派,则把“实事求是”当做治学的宗旨和基本方法。钱大昕(1728~1804年)提出“实事求是,护惜古人之苦心,可与海内共白”(《二十二史考异序》)并称赞戴震“实事求是,不偏主一家”(《潜研堂集》卷39,《戴先生震传》);汪中(1745~1794年)自述其治学宗旨是“为古之学,惟实事求是,不尚墨守”(《述学·别录》卷1,《与巡抚毕侍郎书》);洪吉亮(1746~1809年)反对宋儒的空疏,推崇邵晋涵“于学无所窥,而尤能推本述原,实事求是”(《卷施阁文甲集》卷9);凌廷堪(约1755~1809年)也推崇戴震,说“昔河间献王实事求是。夫实事在前,吾所谓是者,人不能强辞而非之;吾所谓非者,人不能强辞而是之也。如六书、九数及典章制度之学是也”(《校礼堂文集》卷35,《戴东原先生事略传》)。
阮元(1738~1849年)是乾嘉学派考据学集大成者,自称“余之说经,推明古训,实事求是而已,非敢立异也”。(《研经室集》《自序》)他系统地阐发了“实事求是”之学,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考察其内容:
第一,“实事求是”的重新提出。阮元在总结儒学发展史时,反对宋明理学末流的“虚学”、“空疏”,推崇汉代经学之“纯粹”,赞扬清代儒学“笃实”、“实事求是”。他认为“两汉之学纯粹以精者,在二氏未起之前也”(《研经室一集》卷11《国朝汉学师承记序》)。这里的“二氏”,指老庄之说、“浮屠之书”。他说:“汉书云,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后儒之自遁于虚,而争是非于不可究诘之境也。岂河间献王竟逆料而知之乎。我朝儒者,束身修行好古敏求,不立门户,不涉二氏,似有合于实事求是之教”(《研经室三集》卷5《惜阴日记序》),还说:“后之学者,喜空谈而不务实学,薄艺事而不为,其学始衰,降及明代,寝以益微”(《研经室三集》卷5《里堂学算记序》)。“降及明代”的后儒显然是指宋明理学的“空文”、“虚学”的弊端,力求恢复儒学经典的本来面目,探讨圣贤之道的真义。
第二,“实事求是”的方法。阮元认为,“圣贤之道存于经,经非诂不明”( 研经室二集》卷7《西湖诂经精舍记》)。因此为了探讨圣贤之道,必须在文字上训诂。训诂的具体方法是:士人读书,当从经学开始;研究经学,当从注疏开始;研究注疏,当从训诂开始;研究训诂,当从声音文字开始。这种训诂非常重要,是进入圣人之道“宫墙”的门径。但“注疏诸义,亦有是有非”,因此不能迷信注疏,“从注可、违注亦可”,重要的是“求其是”。甚至说:“圣贤之道亦误矣”(《研经室一集》卷2《论语一贯说》)。
第三,“实事求是”的成果。阮元运用实事求是的方法,对儒学若干重要命题做了新的解释。《论语》的第一句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他解释说“‘学而时习之’者,学兼诵之行之”,“故学必兼诵之行之,其义乃全”(《研经室一集》卷2《论语解》)。忠恕是孔子仁学的基本,他解释说:“忠恕者,子臣弟友,自天子至于庶人之实政、实行”(《研经室一集》卷11《石刻孝经论语记》)。孟子论仁讲良能良知,他说“良知即心端也,良能实事也。舍事实而专言心,非孟子本指也”,“实者,实事也。圣贤讲学,不在空言,实而已矣”,“故此实字最显最重,而历代儒者忽之”(《研经室一集》卷9《孟子论仁论》)。孔子讲“吾道一以贯之”,“贯者,行事也,即与格物同道也”,“元之论格物,非敢异也,亦实事求是而已”,由此得的结论是“圣贤之道,无非实践”(《研经室一集》卷2《大学格物说》)。阮元强调实事求是,就在于强调实践、实政、实事、实行。
第四,“实事求是”的影响。阮元讲“实事求是”主要是在经学研究范围内,作为考据学的训诂方法提出来的,但也影响到其他领域。他从重视“实行”、“实践”出发,关心自然科学的发展,尤其是天文学、数学问题。在他的科学史专著中指出:“综算氏大名,纪步天之正轨,质之艺林,以谂来学,俾知术数之妙,穷幽极微,足以纲纪群伦,经纬天地,乃儒流实事求是之学”(《畴人传·凡例》),把天文学、数学等自然科学也归于实事求是之学之中,大力提倡“实测”,注意吸收西方自然科学的成就。这些思想非常宝贵,值得重视。
以阮元为代表的隆嘉考据学派重新提出实事求是在历史上曾起过积极作用。不仅系统化了训诂的方法,而且批判了宋明理学末流的“虚文”、“空疏”和八股文。其方法显然烦琐复杂,但强调“佐证”、“实证”,具有近代科学精神的萌芽。当然,没有也不可能对实事求是给予唯物主义的科学解释。